云南省臨滄市林草系統以黨建為引領,全面推動林草科技創新發展,走出一條富有臨滄特色的林草改革發展之路,收獲了綠色發展的累累碩果。
“十三五”以來,臨滄市實施林業科技推廣項目15項、省級5項、市級3項,取得自主選育良種3項,制定林業行業標準23項,榮獲云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三等獎1項。同時,加強與全國各地科研院校合作,國家林業草原澳洲堅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張守攻院士工作站先后掛牌成立。
抓班子帶隊伍,打造新時代“動車組”。近年來,臨滄市林草系統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創建基層黨建示范點為契機,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完善管理機制,圍繞“全省有影響、單項爭、整體上臺階”的目標,實現黨建與林草科技創新發展深度融合。在黨員的引領帶動下,積極科研攻關,探索出核桃種植密度控制、核桃降冠修剪、科學合理施肥、林下科學間種、科學病蟲害防治等核桃增效關鍵技術,建成核桃提質增效示范基地20000畝,核桃種質資源收集圃50畝,全國林業臨滄堅果(澳洲堅果)標準化種植示范區5000畝、云南省優質種業基地400畝,建成林下有機中藥材示范基地200畝。先后與脫貧攻堅掛鉤村開展了“支部+支部”和“四同”(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等主題活動,開展科技培訓121期,培訓縣鄉級科技骨干人才561人次,培訓農民5350人次。
抓科技搞創新,多措并舉強化交流合作。先后建成國家堅果類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草原臨滄堅果(澳洲堅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張守攻院士工作站、中國工程院朱有勇院士林下中藥材鄉村振興科技創新中心、國內科研院所及大學院校選派博士駐臨滄市創業合作站等重大科技創新交流平臺;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西南林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6家大學和科研院所分別簽訂合作發展協議,選派12名博士駐臨滄市創業,在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優化、石漠化地區生態修復及產業發展、核桃和臨滄堅果(澳洲堅果)及林下作物立體生態種植研發、農林產品粗精深加工研發等方面進行合作。大力支持鼓勵科技人員參加與科研院校的項目合作與交流學習,選派專業骨干到科研院校進行掛職和研學,提升專技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
抓成果促增收,著力提升林草科技推廣。圍繞“一縣一業”建設,全面推動以臨滄市鳳慶縣-核桃、永德縣-臨滄堅果為主的木本油料提質增效,核桃初加工和臨滄堅果精深加工機械一體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臨滄堅果、核桃產品知名度進一步提高,臨滄堅果被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組委會評為2020年度受歡迎的果品區域公用品牌100強,有關臨滄核桃的論文在新西蘭《食品科技和營養研究》雜志上發表。全市建成核桃800萬畝、堅果262萬畝,森林面積2487.3萬畝、森林覆蓋率70.2%,林草產業已成為帶動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的重要支撐產業。臨滄市林草總產值由“十二五”末的142.5億元提高到去年的293.7億元,占全市總產值的35.76%;農村常住居民林業可支配收入由“十二五”末的3000元,提高到去年的6735元,占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2.52%。(蔡高武 唐彬 羅國發)